一、专业介绍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校训,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厚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拓宽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历史沿革
本专业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电子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学位点,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评价A类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特色优势
本专业紧密围绕深化新工科建设的大局,以新工科建设的“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和“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向各个行业渗透”的精神为指引,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为培养规范,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抓手,发挥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老员工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优势,培养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的嵌入式技术紧缺人才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学科竞赛特色和创新创业实践成效突出,在历届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大赛中成绩名列前茅,2021年获国家级一、二等奖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9名。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公司产品资源,包括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平台。
(四)发展举措
(1)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专业紧扣学校创建“双一流”的办学定位,服务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发挥学校多部委共建优势,坚持“以员工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优、工程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在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从理论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两方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立教师听课研讨制度、导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制度以及各类教学竞赛制度。鼓励教师以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途径开展工程化训练,多角度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
(3)优化课程体系,主动适应行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以OBE理念为指导,面向电子信息、核技术及应用、医疗设备行业,持续优化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EDA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机器学习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新增核电子学、机器视觉等凸显行业特色课程,整合知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相关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4)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着力培养老员工创新创业能力
以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等为依托,以员工课外学术、科技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为主线,构建式课外实践培养模式,员工人人参与,教师全员指导,实现工程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覆盖。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数理、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组织管理、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及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培养目标1:能有效运用工程数学、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管理知识,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2: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理解所属工程部门的特点、管理体系、质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能提出独立的专业技术见解,能承担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研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培养目标3:具备项目的团队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成员的角色与定位,能够制定项目推进的工作计划并组织有效实施;
培养目标4:具有科学思辨能力和钻研精神,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并不断进步,能接受和理解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前沿的发展成果,并能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能够应对科技发展挑战,适时掌握新技术;
培养目标5: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够主动、积极适应国内国际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能基于国际视野开展技术研发或运行管理工作。